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一八九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生於彰化市的市仔尾,祖父賴知以弄鈸維生,父親賴天送以道士為業,母戴氏允。同年,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清廷與日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與日本,使得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賴和於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因心臟病逝世,享年五十歲,翌兩年,日本戰敗,台灣終於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賴和一生幾乎就在日本的強權統治、酷虐百性的生活中度過。
賴和使用過的筆名有賴和、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十歲入書房學習漢文,在日本政府政策下進入公學校,讀日本書,所以,早上入公學校,下課後入書房。十四歲時拜黃倬其先生習漢文,打下很好的漢文基礎。十六歲考入台北醫學校,廿一歲從醫學校畢業,廿二歲與彰化西勢仔庄王氏草女士結婚,廿三歲在彰化開設「賴和醫院」,開始懸壺濟世之生活。西元一九一九年前往廈門,在鼓浪嶼租界的博愛醫院供職。一九二一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展開他的文學志業。一九二三年因治警事件被捕入獄。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第二次入獄,一九四二年病重出獄。他在日據時代就有「台灣魯迅」的雅號,作品流露出深沈的人道主義色彩,以抗議不公不義為己任。他高度的文學良知影響整個台灣文學的發展,建立了強烈的抗議典範,為弱者伸張正義,慰藉卑微的低下層人物。
在賴和成長的過程中,台灣雖因政治因素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但一連串的反日行動,皆證實了台灣人不肯屈服的個性,如日人所謂「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舉其要者,如一八九六年元月的林大北事件、一九一二年三月的林圯埔事件、一九一三年十一月羅福星事件、一九一五年焦吧哖事件等,北起宜蘭,南至台南,死傷殉難者無數,而一九三0年十月的霧社原住民抗日行動,尤為慘烈。
賴和在此血淚斑斑、風雲險惡中長大,他注視著台灣歷史的苦難和社會的現實,對日本加諸在台民身上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形諸筆墨。由於賴和是醫生,可以接觸到許多下階層的人民,因此對於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和農民被壓榨的情形可以真實的寫出和批判殖民者。
(資料來源:賴和漢詩中的農業問題 鍾怡彥 http://laiho.mit.com.tw/Laiho_Info/essay/essay-1.ht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